【前言】
2015年4月23日,劉奎生家中失竊,奇怪的是門窗都完好無損,偏偏就是藏在窗屜下的錢不見了。
他的老伴看到這一幕直接暈了過去,接到報案的警察也倒吸一口涼氣,因為失竊的金額足足有717萬!
那麼,此等巨額為什麼要藏在床下?這究竟是熟人作案還是另有隱情?
案發當天,劉奎生和老伴回到家中就看到了糟心的一幕:整個家中都被翻得亂七八糟的,所有抽屜都被打開了。
很明顯,這是家中失竊了!
劉奎生的老伴顧不上震驚,徑直就沖向了臥室。而當她看見了自己睡覺的床已經被掀開了床板時,直接就兩腿一軟暈了過去。
劉奎生眼疾手快沖了上去,趕緊捧住老伴的頭,一邊掐人中一邊大呼喊,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滑到了鼻尖,撲通撲通的心跳聲比他的呼吸還要急促!
一直等到老伴漸漸地恢復了意識,劉奎生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蹲在地上的他重心往后一倒,也坐了下去。
劉奎生自然是知道老伴為什麼會這麼激動,因為那床屜下面存放著的既不是被子,也不是衣服,而是他們一輩子的積蓄!
原來,劉奎生的老伴思想比較守舊,覺得錢要放在自己的身邊才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她在電視上看到了銀行也會破產之后,就更不敢存錢了。
劉奎生回憶
所以她寧愿將每個月的積蓄換成一張張的鈔票,存放在床屜中。
而由于家中的經濟大權一直都是有老伴掌管著,所以劉奎生也只知道床下有錢,但并不知道具體的數額。
直到辦案警察接到電話趕到現場時,劉奎生才從老伴的口中得到了一個具體的數字——717萬元整!
這個數字讓劉奎生嚇了一跳!也讓辦案警察嚇了一跳!
畢竟,717萬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而且全部以現金的形式存放在家中,也并不是一個常見的行為。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警方對于這個數字的準確性,還持以商榷態度。
辦案人員回憶
直到劉奎生的老伴拿出了賬本,上面記錄了每一筆存款的具體時間以及總額。
而就最后一筆賬目上清楚地寫著:總計717萬元。
現場的辦案人員面面相覷,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而與此同時,辦案人員經過初步調查也發現了兩個關鍵的情況:
那就是劉奎生的家中的門鎖是完好無損的,完全沒有被撬動過的痕跡。 經過走訪之后發現,整個小區里除了劉奎生夫婦外沒有其他的受害者。
在這種情況下,辦案人員的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是有「內鬼」,或者老兩口家中的鑰匙曾丟失過。
但是這一說法遭到了老兩口的直接否定。
劉奎生回憶
因為他們的鑰匙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遺失的情況,而且沒有人知道這筆錢是存放在家中的,包括他們的孩子。
聽到他們這麼說,辦案人員重新梳理了思路,畢竟根據現場被翻得亂七八糟的情況來看,盜賊也不像是提前知道床下有錢的樣子。
既然不是熟人作案,鑰匙也不曾遺失、外借過,盜賊也并不知道家中有巨款,那麼根據辦案人員的經驗,這很可能是一起「技術開鎖盜竊」。
所以辦案人員再次將目光集中在了劉奎生家的門鎖上。
門鎖特寫
經過深層次的調查后,辦案人員發現,門鎖上除了劉奎生的指紋之外,沒有其他人的指紋,顯然行竊人員是戴了手套。
除此之外,劉奎生家里雖然被翻得亂糟糟的,但是地上卻基本沒有留下腳印。
種種跡象表明,盜賊是提前做了準備的,而且極有可能是有前科的盜賊。
但是綜合所有的因素來看,有一個非常無解的問題,那就是:
如果盜賊并非劉奎生的熟人,那麼他是如何知道家中藏有巨款,并精準實施盜竊的呢?
神秘的小偷
經過反復的推敲、對比,辦案人員終于在門鎖上找到了答案。
原來,劉奎生家的門上安裝的是一把用了十年的防盜鎖,屬于普通的A級鎖。
所謂的A級鎖指的是:鎖芯內部結構非常簡單,防技術性開啟時間在1分鐘內,互開率極高的老式鎖。
我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的用繩子、鐵絲、錫紙之類就能打開的門鎖,就是A級鎖。
而根據2014年12月1日發布消費警示稱,A級鎖在幾十秒甚至幾秒內就能打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鎖在盜賊面前就像是不存在一樣。
這個時候,一位辦案人員提出了一種看似巧合,卻又非常貼切的可能性。
那就是盜賊雖然會「技術開鎖」,但也只懂皮毛,能打開劉奎生的家門并盜走巨款,可能是誤打誤撞。
根據這一推測,他做出了自己的分析:盜賊并不是「專業」的,反而可能是外來人員,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走上了犯罪道路。
辦案人員回憶
根據現場的痕跡、作案方式、以及對于罪*犯心理的推測來看的話,這一說法是比較合理的。
所以辦案人員就根據這一條線索,開始從單元樓外的監控錄像著手調查。
這一查,果然有所發現!
案發當天上午11點左右,有兩個可疑的人從劉奎生居住的單元樓走出。其中一個男人手中提了3個袋子,另一個背著一個包裹。
監控資料
劉奎生的老伴看到這一幕直接就喊了出來:「后邊那人背著的是我家的床單啊!」
聽聞此言,辦案人員當即就將這兩個人定為了嫌疑人。
由于涉案金額重大,兩名嫌疑人的行蹤看上去又像是有前科,所以公安局當天就成立了專案組,并命名為「4.23專案組」。
成立專案組
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替受害人追回損失,專案組決定兵分三路,從不同的方向推動案情的進展。其中:
第一支隊伍負責排查嫌疑人的活動軌跡。 第二支隊伍對小區的民眾進行走訪調查。 第三支隊伍負責當地有前科的犯罪人員。
在專案組的全力出擊下,第二天案情就有了新的進展!
負責尋找活動軌跡的辦案人員,從火車站的監控視訊中看到了兩個嫌疑人的蹤影,他們出現的時間為案發前一個小時,行進方向與劉奎生所居住的方向一致。
兩名嫌疑人行色匆匆,其中一人還在吃著東西,看樣子像是剛下火車一般。
監控資料
前文我們說過,辦案人員曾推測過嫌疑人不是本地人,再結合著「技術開鎖」「火車站」「行色匆匆」,專案組推測兩名嫌疑人有可能是屬于流竄作案。
在這種情況,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兩種和交通工具有關的線索。
首先,如果是流竄作案的話,嫌疑人自己是沒有交通工具的,在作案之后他們為了迅速迅速遠離案發現場,可能會選擇出租車。
其次就是,他們在實施完盜竊之后,應該會迅速坐火車逃離這座城市。
辦案人員回憶
想到這里,辦案人員的頭上不知不覺地就冒出了汗珠。
因為火車站附近的交通情況是相當復雜的,而且流動性極大,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山人海」,想要在這里找到兩個人,堪比大海撈針。
那麼,面對這樣的困難,專案組又該如何開展接下來的行動呢?
辦案人員回憶
由于深知「流竄作案」的危害性,專案組迅速圍繞著兩種交通工具展開了地毯式的調查。
他們先是拿著嫌疑人的照片,將火車站附近的旅館和網咖查了個遍,3天的時間里排查了上萬人,但是并沒有找到嫌疑人的蹤跡。
這并不是一個好兆頭,因為如果是「流竄作案」,并且沒有在過車站附近停留的話,嫌疑人很有可能是通過別的方式已經出逃。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追回損失將會難上加難。
所以專案組緊急調整了思路,從嫌疑人實施完盜竊行為之后的軌跡開始追蹤。
根據分析,717萬元的現金重量不容小覷,兩個嫌疑人不可能步行逃離現場,最有可能的就是打車離開。
辦案人員回憶
所以辦案人員又找到了出租車公司,調取了GPS定位記錄,根據案發時間段一共篩選出了5輛車。
當他們拿著兩名嫌疑人的照片對5位司機進行詢問的時候,案情再次出現了新的進展!
「當時他們兩個人大包小包地上了車,專門跟我說不要再停車拉人了,他們會多付給我10塊錢,只要盡快到目的地就行了。」
「聽到這話我就本能的從后視鏡看了一眼說話的人,他又告訴我到紅旗鎮,讓我趕緊出發。」
司機的一番話讓警方頗感意外,既然嫌疑人能準確地說出地名,還知道打車的價格,那他們可能就不是流竄作案,至少在當地也有落腳點。
辦案人員回憶
因為紅旗鎮距離案發地點有六七公里的距離,沒有在當地生活過的人,大機率是不會知道這個地方的。
所以警方圍繞著立交橋洞展開了搜尋。
但遺憾的是,除了正對著立交橋的那個監控捕獲到了嫌疑人,方圓幾公里內再也沒有出現過他們的身影。
雖然專案組破案的心情非常急切,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線索再一次中斷了……
這個時候,視訊追蹤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專案組只得再次從有過盜竊前科、會技術開鎖的人員之中進行篩選。
專案組重新梳理思路
尤其是在嫌疑人下車的那個立交橋范圍內,幾名有過盜竊前科的人員都被著重清查了一遍。
但是費盡了千辛萬苦之后,仍然沒有收獲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此時距離案發時間已經有20多天的時間了,案件卻陷入了僵局之中,專案組的辦案人員和劉奎生夫婦一樣,度日如年。
但是辦案人員明白一個道理:越是在這個時刻,越要沉著冷靜地對待。
所以他們集中所有的精神,專注于案件本身,將線索重新梳理了一遍,決定從頭開始復盤整個事情的經過。
專案組再次梳理思路
這一次,他們做出了一個全新的判斷。
那就是他們排除了這兩人是外來人口的可能性,也排除了流竄作案的可能性,因為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就是當地居民,或者在當地居住了很長時間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專案組決定發動社會力量進行調查。
隨即,關于嫌疑人的兩張懸賞令就被張貼了出來,專案組堅信,一定會有新的線索出現!
張貼懸賞通告
懸賞令張貼出來沒多久,就有大量的線索匯集了上來。
但是這些線索的準確性卻不盡然真實,為了核實這些線索,專案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眾多線索之中有一條引起了專案組的注意!
那麼,案件會隨著這條線索的出現而水落石出嗎?
辦案人員回憶
在嫌疑人下車的那個立交橋附近有一個小區,名為「宋屯新區」,小區的保安在看到懸賞令之后向專案組反映了一條線索。
「有一個叫康而武的人,和你們懸賞令上的那個人長得很像,他以前是從外地過來的。」
警方立即根據這個名字調出了相應的資料,他們發現這個叫康而武的人,身份證上信息上的照片的確和視訊中的嫌疑人很像。
他是黑龍江省牡丹江人,曾在1994年因為盜竊罪獲刑9年,出獄之后就一直居住在營口。
康而武基本信息
「常駐人群」「有前科」這些線索都對上了!專案組立即對這個叫康而武的人展開了調查。
根據調查,專案組了解到康而武自從2005年出獄之后,
但是當辦案人員根據資料找到康而武的住所時,卻發現他已經離開了。
巧合的是,他離開的時間正好就是劉奎生家失竊的那天!
辦案人員會議
而后辦案人員就對康而武的行蹤展開了全面的追蹤,最終結果是:康而武當天晚上就去了吉林,并且在3家銀行里蹤跡存下了360萬的現金。
此時康而武的身份已經不言而喻了!
有了這一線索之后,專案組立即就對康而武展開的抓捕行動,最終在2015年6月18日,康而武與內蒙古包頭被抓獲!
抓獲康而武
此后,康而武對于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是對于自己的同謀,他卻說自己并不認識。
「和我一起的人叫小強,我并不認識他。我們是在網上加的好友,然后一拍即合實施盜竊的,分完錢之后就各走各的了,沒有聯系。」
說這些話的時候,康而武的神色慌張,明顯有些心虛。
所以辦案人員就對康而武的社會關系做出了更深層次的調查,發現他有一個叫「康永吉」的侄子,平日里他們叔侄之間走的很近。
而當警方一調出康永吉的信息是,頓時就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這個康永吉儼然就是視訊中的另一個嫌疑人!
康永吉基本信息
于是,在康而武被抓獲的第二天,辦案人員就在遼寧營口抓捕了康永吉!
至此,劉奎生家的失竊案徹底告破,損失的財產絕大部分也已經追了回來。
而在監獄之中康而武叔侄倆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后悔,由于犯案金額巨大,等待著他們的將會是最嚴厲的審判。
而對于盜竊的經過,康而武表示找到劉奎生家完全就是意外。
自從他出獄之后,就一直沒有找到什麼好工作,生活也過得緊巴巴的,滿腦子想著賺錢。
最終他沒能戰勝心中的黑暗,再次鋌而走險打算搞點小錢。
但是吃過9年牢飯的他當時心有余悸,自己一個人不敢行竊,于是就拉上了小學畢業后就游手好閑的侄子,康永吉。
對于康而武來說,太難的鎖他打不開,所以那天他們兜兜轉轉后才頂上了劉奎生家的門鎖。
當時他們并不知道家里會有這麼多錢,直到掀開床板之后,兩個人當場就懵了。
那個時候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當自己把錢裝進包裹里的那一刻起,等待著他們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法律的懲罰。
康而武
在這樣的一樁案件之中,著實是存在著很多的巧合,但是悲劇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能是一種必然的情況。
首先,老太太不相信銀行,選擇把錢放在家中的行為就不是一種提倡的行為。
即便是沒有遭竊,如果受潮受損或者被老鼠啃了呢?
模擬場景
退一萬步來講,如果發生了房屋損毀,如此巨額放在家中,只會成為自己逃生的牽絆!
此外,老兩口的經濟條件不算差,但是家中安裝的還是10年之前的A級鎖,這足以證明他們的安全意識是不到位的。
所以才會給了竊賊可乘之機。
而對于我們來說,從這樣的一樁案件之中,應該是得到一些警醒的。
雖然我們的社會治安是值得放心的,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該有的防范措施還是不能少!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你留下自己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