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在世時,我就答應過她,不論何時何地,爸爸都會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她永遠不會孤單。」
這位已過而立之年的男人,面對鏡頭這樣說道。
他在一所陵園中,是一位特殊的掃墓者,每天都會到這里來祭奠自己的親人。
說他特殊,則是因為他同時也是這所陵園負責主持葬禮的禮儀師。
據他的同事介紹說,他是為了方便自己每天在這里掃墓,才特意應聘到這里來上班的。
掃墓,是對逝去的親人寄托哀思的一種方式,一般人們都會在每年忌日以及清明節去幾次就可以了,像他這樣天天都要祭奠的,實屬不多。
況且,為了這件事他還換了工作,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半輩子都搭進去了。
那麼這個人是誰,他又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呢?
這一切,還得從他十多年前開始說起。
他叫顧京陽,原本經營著一家小飯館,他的妻子是一名小學老師。
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在城里買了房,也扎下了根。雖然生活不易,但日子也算有滋有味。
2012年,這個家庭迎來一個好消息,在顧京陽28歲的時候,他的妻子懷孕了。
即將要當父親的他,自然喜不自勝。在十個月的漫長等待中,他多次憧憬著未來,想象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子,一家人在一起又是多麼開心、快樂。
在每日焦急的盼望中,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女兒,小名取作甜心,二人世界變成了三口之家。
女兒的到來,讓顧京陽更忙碌了,常常他的睡覺時間只有4、5個小時。
但每當他回家后,看著溫柔賢惠的妻子以及自己可愛的女兒,什麼煩惱都會忘在腦后。
或許有了孩子后,人都會變得更加成熟吧。之前的顧京陽忙于工作,對于家中的事情總是很少操心。
但是當女兒降生后,他逐漸更多地承擔起了照顧女兒的責任,就連妻子也夸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顧京陽并不把這當成是一種負擔,反而樂在其中。
無論是為女兒擦洗身體還是換尿布,他都不厭其煩。或許這就是來自作為一位新手爸爸笨拙的愛。
時間一天天過去,女兒甜心也在逐漸長大,她學會了叫爸爸媽媽,也學會了走路,即將踏入幼兒園。
這一切,都讓顧京陽夫婦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們期盼著女兒甜心快快長大,以后考上大學,步入社會,最后結婚生子,也能有著美滿的生活,這樣他們夫婦二人也就能徹底放心了。
可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就在生活一帆風順的時候,突然的一個殘酷打擊,將會落到這個家庭里,讓他們始料未及。
一轉眼時間就來到了,甜心5歲的這一年。
2017年9月的一天早上,顧京陽起來準備叫女兒上學時,卻發現她突然發起了高燒。
起初,他以為是受了風寒,連忙送女兒去醫院檢查。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當檢查報告送到他手中時,顧京陽徹底呆住了。
只見,報告結尾處赫然寫著幾個字:橫紋肌肉瘤。
顧京陽連忙又走進了為女兒做檢查的醫生辦公室,詢問病情的具體情況。
醫生也詳細跟他講述了女兒甜心的情況,根據檢查結果顯示,甜心所患的是一種治愈率和存活率極低。
更令顧京陽感到絕望的是,醫生還告訴他,甜心的病情已經發展得非常嚴重了。即使做手術,術后恢復情況也很不樂觀。
而且,手術和術后治療的費用都會非常大,讓他們一家要有個心理準備。
到了發病晚期,渾身都會劇 痛不已,連成年人都熬不過那種痛楚,別說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了。
顧京陽頓時感到眼前一黑,泄了氣力的癱坐在椅子上,久久說不出來言語。
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女兒這麼可愛,年紀還這麼小,就要遭遇到這種噩運。
命運的不公,讓顧京陽的心中生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但他肩上的擔子太重了,他必須要振作起來,如果他先垮了,那這個家也就完了。
冷靜下來以后,顧京陽首先向主治醫生詢問治療方案。不過他得到的答案依舊很不樂觀。
回到家后,顧京陽和妻子商量了一下,無論如何他們都想要治好自己的女兒。
下定決心后,顧京陽一天也沒有耽誤。
就這樣,從2018年到2020年,年幼的甜心踏上了艱難的抗a之路,父親顧京陽帶著她輾轉各地求醫。
在女兒術后住院休養的日子里,顧京陽全身心投入的去照顧她,排隊拿藥、等待檢查、買飯送飯、籌集費用,忙得連傷心的時間都沒有了。
又因為女兒甜心的情況,讓這個三口之家中,只有妻子一個人在上班,而治療費卻水漲船高。如果再這麼拖下去,這個家就要垮了。
一個月后,甜心接受了第一次手術。
然而,術后不到半年時間里,她再次復發,這一次,病情更加兇險。甜心緊急做了第二次手術。
拿著病危通知書,顧京陽的手卻顫抖的怎麼也寫不好自己的名字。
那天,他也不記得是怎麼簽的字,只記得女兒被推入急救室時,用乞求的眼光望著他。
好在那一次,甜心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后,情況稍微好轉起來。
但為了她的病情,醫生還是告知了顧京陽,他的女兒要開始做化療了,顧京陽含淚點下了頭。
化療開始后,甜心成天頭暈、嘔吐、連一頭黑發也掉光了。每每看到這,作為父親的顧京陽都悲痛萬分。
聽著年幼的女兒,用虛弱的聲音在呼喚他,顧京陽這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怕女兒離開自己。
化療的副作用很快就顯現出來了,甜心漸漸瘦得不成樣子。
她總是問顧京陽,「爸爸,我什麼時候才能出院啊,我還想去上學呢。」
每當這個時候,顧京陽都安慰她說:「快了,你慢慢養身體,很快爸爸就會帶你回去。」
他不得不用善意的謊言,欺騙女兒,私下里只能默默落淚。
后來,長期的治療,讓顧京陽已經有點撐不下去了。
為了節省一點錢,他在醫院陪伴女兒時,每晚就在甜心的病房里打地鋪,每隔幾天出去用涼水簡單沖洗一下身上。
但盡管如此,家里的資金情況依舊很不樂觀,高額的治療費如同怪獸一般吞噬著這個家庭不多的財產,他們一家已經快要撐不下去了。
看著女兒渴望健康的樣子,顧京陽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賣掉自己在老家的祖宅換取女兒的醫療費。
為了女兒,顧京陽覺得自己做什麼做什麼都是值得的,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女兒從病魔手中搶回來。
然而賣房拿到的幾十萬元,又能用多久呢?
這筆錢半年多就用完了,接下來顧京陽又開始了借外債的生活,他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被借了個遍,這也是這位父親的最后一條路。
盡管如此,他的女兒終究還是沒能救回。
2020年7月20日,年僅8歲的甜心,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父親顧京陽的懷抱。
顧京陽悲痛萬分,一時之間無法接受,整個人也變得意志消沉起來,他始終不愿相信自己的女兒已經不在了。
在家中,顧京陽擺滿了女兒生前的照片。似乎只有這樣,他才能沉浸在回憶里,回憶女兒健康時的樣子,她的歡聲笑語才能時時回響在他的耳邊。
而在這將近3年的時間里,顧京陽已經花光了家中積蓄,借遍了親朋好友,還把房子賣了,一家人靠租房生活,就連給女兒買墓地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好在后來,他的事情被當地的一家報社知道了,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顧京陽的故事上了報紙,他那深沉的父愛感動了許多人。
鳳凰山生態紀念園的一名負責人,被顧京陽為女兒四處求醫的事跡所感染。
并主動提出愿意幫助他,免費為他的女兒甜心選一塊墓地,安葬好后事。
這位好心的陵園負責人的行為,也讓顧京陽非常感恩,他決定重新振作起來,為女兒、為妻子好好地活著。
2020年8月份,顧京陽主動找到了這位陵園負責人,說出了自己藏在心中許久的念頭。
他想要在這里應聘工作,想要在女兒安葬的陵園上班。
原來,自女兒甜心自病逝后,顧京陽想到自己這8年來,幾乎和女兒朝夕相處,陪伴她經歷了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雖然女兒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8歲這年,但他卻不希望就此分別,他害怕自己的女兒會孤單。
可是要天天去看女兒,也并不現實,去一趟實在是有些不方便,況且他還得打工還債,維持自己和妻子的生活。
思來想去,顧京陽考慮了許久,決定離開自己所熟悉的餐飲崗位,去陵園工作,借此來陪伴女兒。
在和妻子商量一番后,顧京陽便前往了這家陵園,準備應聘工作。
看他如此誠懇,鳳凰山的陵園負責人最終通過了他的面試,并讓他負責主持葬禮的禮儀師工作。
在工作日里,來掃墓的人并不多,因此平時里顧京陽的工作并不算繁忙。
不過,他每天都會在早上7點鐘準時趕來,為的就是在自己正式開始工作之前,來看看女兒。
他先用一塊干凈的帕子將女兒的墓碑小心仔細地擦拭著。
然后,俯下身子輕輕親吻女兒的照片,旁邊擺上花籃,他將這件事當成一種儀式。
當這一切都處理完成后,到了八點鐘,顧京陽就正式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基本工作完成后,一般已經到了下午,他會再次來到女兒的墓碑旁,對她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在這里,顧京陽常常會想起,自己當初陪女兒在北京治病時候的事情。
有一次,聽醫生說女兒情況不好,而且家里也沒什麼錢了,顧京陽心煩意亂,就沒回病房,而是躲到陽臺上抽了一支煙。
過了一會,等他再回到病房時,只聽甜心說道,「爸爸,你去了這麼久有什麼事啊。」
顧京陽沒多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爸爸去抽了一支煙。」
可女兒卻說,「爸爸你以后別抽煙了,人家都說吸煙有害健康。」
顧京陽的眼淚一下就止不住了,他哽咽道,「好的,爸爸聽你的,以后戒煙了。」
甜心一聽非常高興,還輕聲哼唱了一首兒歌作為對爸爸的獎勵,并且約定如果一年之后,父親真的戒煙成功,自己到時候會再唱一首歌給他。
一年之約已經到了,他已經徹底戒煙了。但他的女兒卻已經不在了。
顧京陽從回憶中清醒過來,微風輕輕吹過,樹影緩緩搖擺,而墓園中一片寂靜,只有零星的鳥鳴聲。
「1月14日是女兒的生日。從小到大,她每年過生日的時候,我都會在蛋糕上放一個玩偶送給她。雖然她不在了,但這份生日禮物仍會繼續送下去。」
回憶起女兒甜心,每每最期待的就是過生日,每年在這一天里都是她最開心的時候,顧京陽都會在深夜失聲痛哭。
如今,一年過去了,甜心的生日又到了。
想起到了甜心過生日的時候,曾許愿說希望自己快快康復,還說自己知道爸爸經濟壓力大,不想讓他買禮物了。
女兒是那麼懂事,讓身為父親的顧京陽非常感動,不過那時的他,還是買了一個她最喜歡的玩偶。
而在以后的每一年里,他都想要堅持為女兒過生日。
帶著自己特意買好的蛋糕和蠟燭,顧京陽在墓碑前小心地點燃并插好,隨后他打開了新買的玩偶,擺在了一邊。
隨后,他又再次拿出一個祈福牌,準備寫一段祝福語送給女兒,這是他第一次用祈福牌的方式和女兒交流。
寫完后,他把祈福牌掛在了女兒墓前,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女兒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顧京陽的故事在當地被報道后,不時也會有陌生的好心人來祭奠甜心,也有很多人心疼他,勸他辭掉這份工作,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對于這些好心人的建議,顧京陽都曾一一表示了感謝,但他也表示自己是不會辭職的,還打算今后一直在陵園工作。
面對鏡頭,顧京陽笑著說道,
「這是我與孩子的約定。而且,在服務逝者的過程中,我也在治愈著自己的內心傷痛。」
「正是因為,對這種失去至親的痛苦感同身受,我才能更加用心地工作,讓逝者得到安息。」
原來,在陵園工作了一年多、主持了數百場葬禮以后,顧京陽漸漸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在看到那些前來掃墓的人們,他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他比誰都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和無助,所以,顧京陽更想竭盡全力用心地去幫助更多人走出傷痛、重新面對生活。
于是,顧京陽有了新的工作內容,他在陪伴女兒的同時,還專門開了個咨詢室。
對那些沉浸在失去親人痛苦的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并勸說他們走出痛苦,迎接以后的生活。
很快,他的工作就初見成效。
一位姓張的女士,因為女兒交通事故身亡,在整整長達一年的時間里,都沉浸在失去女兒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家人怎麼勸也沒用。
除了吃飯,她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門內。一墻之隔的距離,就仿佛把她和這個世界也隔離開來了。
沒有辦法,張女士的家人找到了顧京陽,想要尋求幫助。
了解到情況的他,親自登門拜訪了這位母親,在隔著一扇門的屋外,顧京陽說道,
「生命很脆弱,也很短暫。你的女兒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媽媽這樣,多珍惜當下,多陪陪家人,想一想女兒,別讓自己再留下遺憾。」
聽到這句話的張女士,突然掩面痛哭,不能自已。第二天,她走出了那扇在過去困住自己的房門。
就這樣,顧京陽結合自己的經歷,開解了很多沉浸在失去親人痛苦中的人們,找到了自己作為負責主持葬禮的禮儀師工作的意義。
「來這里工作,初衷是為了陪伴女兒,但我在工作過程中,也慢慢體會到了做這件事情的意義。」
雖然收入不高,但卻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時又能天天陪著女兒,顧京陽的生活變得非常充實。
曾經,女兒甜心就是他活下去的動力,為女兒治病的決心也是他堅持下去、沒有被命運擊垮的原因。
甜心離開以后,他再次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標,雖然如今女兒已經不在人世,但卻永遠和顧京陽的生命融為一體了。
面對記者的鏡頭,顧京陽還說道,女兒甜心,在去世的前幾天曾告訴他,自己希望父母能再給她生一個小妹妹,還親自給妹妹起了一個名字叫「虎妞」。
「對我來說,女兒就是我的唯一,所以我從沒有想過再要一個孩子。但現在想想孩子之前說的話,我和妻子決定再生個孩子,不論男孩女孩,都叫‘虎妞’。」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而孩子也是父母最大的希望。
為子女無私奉獻,他們從不會有一絲怨言。
就像文中的顧京陽一樣,他花掉了自己全部的積蓄,甚至不惜賣掉自己的房子,背上一大筆債務。
雖然沒能挽回女兒甜心的生命,但他卻從未后悔過自己的決定。
顧京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父愛如山,可為子女肩負萬鈞重量,背擋千層風浪。
不管你是成功或失敗,都會有那麼一個人默默的注視著你,在你最需要依靠的時候,給你最厚實的肩膀,他叫父親。
我想,任何一個承受了喪子之痛的父親,都能對顧京陽的做法感同身受。
最后,小編也想說,對親人的追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自己的生活同樣重要。
人生無常,雖然是骨肉至親,但也不可能永遠在一起,一旦被迫分別,每個人都難免悲傷,但不可永遠沉溺其中。
畢竟人生的路還很漫長,將內心的苦楚深埋心底,然后重整旗鼓,像顧京陽一樣再次迎接新的生活吧!
生命很脆弱,也很短暫。多珍惜當下,多陪伴家人,別讓自己不斷地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