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育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父母經常耗費了很大的時間精力,卻不能很快見到明顯的成效。
即便如此,當爸爸媽媽看到寶貝天真可愛的笑顏時,又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往往會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正因心中有愛,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密互動,才會看起來那麼溫馨動人。
女兒抬腳讓爸爸聞,爸爸假裝暈倒,寶寶之后的行為笑噴許多網友
前段時間,就有位可愛的女寶寶,因為和爸爸之間有趣的互動而在網絡上走紅。
這天,這位女寶寶的爸爸在家中陪女兒玩耍。父女倆玩得正開心,小女兒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突然抬起自己的小腳丫子,向爸爸的鼻子湊過去。
而這位爸爸非但沒有表現出來絲毫嫌棄的模樣,相反還往前湊了湊方便女兒夠到,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兒奴了。
在配合女兒表演過「聞腳丫子」的情節后,老父親戲癮上身,腦袋一歪假裝被「熏」暈了過去。
看到爸爸這幅模樣,小公主先是嘎嘎笑著樂了好一會兒,隨后發現爸爸沒反應,才慢慢開始疑惑起來。
她先是看了看自己的腳,可能是沒想明白為什麼爸爸倒下不起來了,干脆抱起腳丫子,自己也聞了聞。
這溫馨有趣的一幕被家人拍攝下來上傳到了網上,很快就吸引了許多的網友。大部分網友都被小女孩之后的舉動給逗笑了:
「太可愛了吧!我娃也是,天天晚上睡覺前非要讓爸爸媽媽聞她的小腳丫子。」
「有個女兒真好啊,這是又騙我生女兒呢?」
「小腳丫差點把爸爸熏暈啦哈哈哈,這畫面有那味兒了。」
掌握這6個小訣竅,親子更親密
「聞腳寶貝」火了之后,不少網友都被小女孩和爸爸的溫馨互動戳中萌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的哪些舉動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呢?
1. 對孩子說「我愛你」
中國式父母大多十分內斂,很少會將感情直接表露出來,自然也就很難向孩子表達愛意。但事實上,對孩子說「我愛你」是最直接有效的表達愛的方式。
研究認為,孩子對于父母具有天然且絕對的依賴性。
一方面,孩子需要父母的撫養才能夠順利長大;另一方面,孩子的心理對于來自父母的愛也有著天然的渴求。
家長直接對孩子說「我愛你」,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就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并且更信賴爸爸媽媽。
2. 隨時隨地來個擁抱
親密的肢體接觸,也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時候能夠得到充分的肢體接觸的孩子,在長大以后往往會建立起更加健全的人格。
他們往往自信陽光、關愛他人,并且很擅長情緒平衡。
而與之相對的,從小沒有被父母擁抱過的孩子,在長大以后可能會變成「皮膚饑渴癥」。
這種情況的起因,是孩子在年幼時,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潛意識中就有很強烈的被愛、被撫慰、被關心的渴望,往往也會顯得比較自卑。
3. 每天抽出時間專門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
家長如果每天都能夠抽出固定的一小部分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就能對孩子起到相當積極的正面作用。
高質量的陪伴是指父母能夠熱情積極地陪同孩子做孩子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不是指父母一邊忙著自己的事情一邊心不在焉地敷衍,又或者是虎視眈眈地盯著孩子做功課。
科學研究表明,父母每天陪伴孩子一小會兒,對孩子智力和綜合水平的提升都有好處。
4. 一起運動也能增進親子感情
每到周末,我們一家人就會結伴出門游玩運動。
有的時候孩子會和爸爸一起在樓下打羽毛球、乒乓球;有的時候孩子會跟我一起在小區里散步或晨跑;還有的時候,孩子會抱上游泳圈,跑到小區的兒童泳池游泳。
在一起運動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同揮灑了汗水,也更容易交心閑聊,不知不覺中關系就親密了很多。
5. 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
家長不要對孩子過分控制,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當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由,沒有選擇權時,他們未來性格的成長變化極有可能走向兩個極端:
有的孩子覺得父母的行為不可理喻,無法理解,在進入青春期后就會開始變得極端叛逆,為了爭取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權而反對父母的一切,哪怕要以損害自己利益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有的孩子逆來順受,干脆停止反抗,任憑父母安排。這種孩子長大以后很容易變得沒有主見、自我懷疑且自卑,只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過分控制,而要有的放矢地提供一定的選擇自由。
兜媽寄語
小姑娘和爸爸的親密互動童真可愛又有趣,讓看到的人內心深處都忍不住生出柔軟和溫暖。
其實,有時候父母短暫的陪伴,甚至于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能夠讓孩子倍感幸福。
我們在專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的同時,別忘了偶爾停一停腳步,低頭看看正在努力長大的小家伙。
畢竟,孩子成長的經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