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的女孩即將面臨大學聯考,然而父母卻突然要求她輟學去打工,女孩跪求父親:「讓我考完行嗎。」
父母為何要狠心斷女兒前程?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
譚霞
9月份,高三學子們已經開始為明年的大學聯考做準備,然而就在大家奮力讀書的時候,一所高中的班主任彭老師卻收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
譚霞是彭老師班級里的學生,然而就在那天,譚霞卻告訴彭老師她要退學。
聽到這個消息的彭老師很是吃驚,可能換一個學生過來他都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因為譚霞可是他們班級中為數不多的尖子生。
彭老師深知大學聯考對學生們意味著什麼,此時放棄學業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費了,于是趕忙詢問譚霞是怎麼回事。
面對老師的詢問,譚霞的眼眶瞬間就被眼淚占據,她哽咽著告訴彭老師說,是自己的父親不再讓她繼續讀下去了。
彭老師
彭老師對這件事很是不理解,因為彭霞是藝術生,她的美術基礎和基本功都非常扎實,現在她的情況已經算是一只腳踏入大學的校門了,只要持續復習努力,考上重點本科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可就在這緊要關頭,她的父親為何非要讓她輟學呢?
譚霞
譚霞已經成年,她明白近在咫尺的大學聯考是她這一生的轉折點,她自己也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學業。
譚霞的父親譚純江有三個女兒,譚霞是家中的長女,當譚純江說出想要譚霞輟學的事情說出來時,三個女兒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譚純江和三個女兒
譚霞當場就哭了出來,她懇求父親不要讓自己輟學,她不想就這麼放棄自己的學業,她想要參加大學聯考去上大學,想要博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但父親譚純江面對哭泣的女兒卻絲毫沒有動容,甚至還表示可以一邊掙錢一邊學習,這樣也能實現大學夢。
譚純江
但大學聯考對于一個學生的意義是多麼重大,無數家長為了讓孩子備戰大學聯考付出了多少努力,有的孩子回家后家長連掃地這種雜務活都不會讓孩子碰,為的就是讓孩子能夠一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正在上高三的譚霞也明白,自己的學業那麼繁重,怎麼可能還有時間去打工掙錢。
譚霞
譚霞自認為不是什麼天才,她做不到一目十行,更做不到輕輕松松就能考上好大學,現在在學校的好成績,都是她辛辛苦苦認真學出來的。
譚霞哭著向父親說明,自己做不到父親期望的那樣,那樣自己跟放棄學業沒有任何區別。
此刻譚霞想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父親的要求,更是她自己的未來,父親譚純江沒上過學,只能靠著在城市中打零工生活,譚霞不想自己以后也成為這樣的人。
譚霞
譚霞的家庭就是一個在茫茫人海中毫無特點的家庭,他們沒有過硬的關系,也沒有能力去為譚霞鋪設道路,現在譚霞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就是大學聯考。
可父親對于譚霞的懇求卻始終無動于衷,甚至遭受輟學的不止譚霞一個,還有她的妹妹小蘭。
小蘭是譚純江的二女兒,她雖然沒有譚霞的學習成績那麼好,但現在也已經在一所職業學校上高二。
小蘭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蘭也后悔以前為什麼沒有好好學習,不過她在醒悟過來之后也曾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爭取在單招考上一所好大學。
可如今父親的一句話卻要把她的希望全部打碎,父親的意思是要她們兩個姐妹輟學去打工,掙錢貼補家用,至于還在上國中的三女兒小儀,父親暫時并沒有讓她輟學的想法。
小蘭和小儀
不過小儀讀完國中,她以后還能否讀高中卻是一個未知數,三個女兒都很懂事,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了奮斗的目標,都明白學習是她們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
但父親譚純江面對三個女兒的懇求卻還是面無表情,他作為一個父親,為何要這麼狠心斷了女兒們的前程呢?
譚純江
其實天底下的父母又有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的,但譚純江做出這個抉擇實在是無奈之舉。
譚純江的家身處涵水鎮,環顧家中,很難找到幾個新家具,基本上都是十幾年前譚純江結婚的時候所置辦的。
譚純江的家
譚純江表示,平日里三個孩子都在學校讀書,家中就只有一個70多歲的老母親,他自己和妻子常年在城市中打零工,而他們夫妻倆也是這個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
譚純江實在是有苦難言,以前不管家庭多麼困難,只要是譚霞和另外兩個女兒的學業要求,不管是補課還是買書籍,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拿出錢來,他也十分注重孩子們的未來。
可天不遂人愿,他們家發生的一件事,不得不逼著譚純江做出這樣的選擇。
譚純江
據譚霞回憶,她的母親謝小紅一直都是雷厲風行的人,因為母親讀過一段時間的書,所以明白的道理比較多,家中的各種事情大多也都是母親在操勞。
可就在去年的六月份,母親去買菜回來時卻有些不對勁,好像渾身都沒有力氣,精神狀態也不好。
譚霞看見后趕忙去找來父親,隨后他們把母親送進了醫院,然而就從這時開始,他們的家庭就發生了巨變。
謝小紅
在長達一年的治療時間里,醫生基本上已經將能檢查的,能夠用到的方法全都用了一遍。
檢查出來的結果顯示,謝小紅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并且骨髓還有感染的趨勢,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不斷惡化,這種情況已經威脅到了她的生命。
但以醫院現有的條件,仍舊沒有找到謝小紅的病因。
謝小紅
剛送進醫院時130斤的謝曉紅,因為身體狀況的原因,已經暴瘦了50斤,完全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如今連下床走路都十分困難。
醫生的話讓譚純江崩潰了,這麼長時間以來,病因還沒有找到,生命卻快要保不住了。
一直以來,譚純江和妻子一直都在一起打工,他從未想過妻子的病情竟然這麼嚴重。
譚純江
兩人的收入本來就只能維持家庭的基本支出,現在妻子突然得重病,家中根本就沒有積蓄承擔起妻子的治療費用。
為了給妻子治病,譚純江把原本留給孩子上學用的20000元都花光了,現在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這才做出了讓孩子輟學的決定。
譚純江
譚純江說,他雖然沒有文化,但他心里也清楚,讀書是孩子們唯一擺脫貧困的途徑。
如果妻子的病情不是這麼嚴重,譚純江就算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繼續讀書。
但現在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還要承擔著妻子巨額的醫藥費,他實在無能為力。
譚純江
可面對父親的選擇,三姐妹實在很難接受,雖然譚霞知道父親的選擇是無奈之舉,但她的內心還是渴望繼續學習的。
可事實就擺在面前,一邊是病重的母親,一邊是無法舍棄的學業,譚霞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她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譚霞
當躺在病床上的謝小紅得知丈夫的決定時,她差點就氣暈了過去,他們夫妻倆辛辛苦苦這麼多年,為的不就是讓孩子們有個好出路。
謝小紅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會做出這麼愚蠢的決定,她躺在病床上看著自己的三個女兒,眼中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她覺得自己對不起三個孩子,是自己耽誤了三個孩子,孩子是她唯一的動力,現在孩子也被丈夫逼得輟學了,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
謝小紅
譚霞和兩個妹妹就站在母親的病床前,看著虛弱的母親眼睛中的淚水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看著一家人都如此難過,父親譚純江的心里也很內疚,但他確實想不到別的辦法來緩解家庭的狀況了。
譚純江和謝小紅的感情一直都很好,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很少吵架,兩人過得十分融洽,一直都互相包容著。
現在妻子病 * 重,作為丈夫的他不可能袖手旁觀,但作為父親,他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孩子。
然而就在譚純江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冷靜下來的譚霞卻在心里已經做出了決定。
譚霞
雖然譚霞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學業,但家庭的困難和病重的母親讓她不得不承擔起作為長女的責任。
譚霞準備放棄學業,去幫助父親維持好這個家,她要從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大人,照顧好自己的兩個妹妹。
譚霞
譚霞將這個決定告訴父親時,父親譚純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嘆息,他的內心非常糾結,他覺得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自己沒本事,給不了孩子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
隨后譚霞主動聯系了自己的姑姑,讓姑姑幫忙給她找了一個工廠,已經做好了去打工的準備。
另一邊,彭老師在聽說譚霞要輟學去打工的時候,立刻就急了,譚霞是他的學生,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幫助孩子度過難關,也有義務為孩子的未來負責。
彭老師
于是彭老師立即丟下手上的工作,一路沖進了校長辦公室,將譚霞的這個情況如實匯報給了學校。
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最重視的事情之一,
政府對這種重病還有補貼,在出院之后只要寫下申請,補助很快就能下來,
而三個孩子的學雜費用,工作人員也請譚純江放心,相關部門已經針對他們的情況做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
二女兒小蘭就讀的學校決定,將免除她在學校的所有費用,直到孩子畢業。
譚霞如愿以償地回到了教室中,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同學們在聽說她的事情之后,主動發起了對他們家的捐助。
雖然同學們能夠做到的十分有限,只有10000元,但這些錢在譚霞的心中卻占據了無與倫比的重量。
在社會各界人士和政府的幫助下,譚家三姐妹的上學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與此同時,她們的母親謝小紅也被轉移到了條件更好的醫院進行治療。
2019年6月,譚霞完成了大學聯考,并且還不負眾望地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那天全家人都笑了,困難已經過去,迎接她們的則是一片光明的未來。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和我們開玩笑,母親謝小紅雖然得到了優良的醫療條件救治,身體狀況也好了很多,但仍舊沒有辦法完全治愈。
譚純江不忍妻子在醫院受罪,于是在經過醫生同意之后,將謝小紅接回了家進行調養。
謝小紅
謝曉紅回到家中知道三個孩子都已經長大成才,心中總算是松了一口氣,但就在回家后的第三天,謝小紅在午休的時候再也沒能醒過來。
三姐妹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后,急忙從學校趕回了家中,在悲傷之余,她們也各自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有所成就,不能辜負母親對自己的期望。
譚霞
雖然譚霞的母親在最后還是不幸去世,但相信她在天堂擔憂的仍舊是她的三個女兒。
孩子永遠是父母最放心不下的人,不管孩子成長到什麼地步,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在他們懷中撒嬌賣萌的小孩子。
十年寒窗,只為大學聯考取得一個好成績,上一個好大學,這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
然而在這夢想的背后,付出的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努力,更有為人父母的血汗。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父母甚至不惜傾家蕩產讓孩子們上個好學校。
孩子們自己的努力不容忽視,而站在他們背后的家人們也同樣不應該忘記。
盡管如此,在如今的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庭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讓孩子們退學,他們在給孩子們說明情況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是愧疚的、是不安的。